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10月 2025 浏览人次:27
山东昊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的小编就煤矿用巷道修复机的工作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做以下内容。
煤矿用巷道修复机的工作效率并非固定值,而是受设备自身性能、作业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管理、物料特性四大核心维度的综合影响,不同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最终决定修复作业的进度与质量。以下是具体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详细分析:
一、设备自身性能:效率的“基础硬件”
设备的核心参数与结构设计直接决定其作业能力上限,是影响效率的根本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业参数匹配度
挖掘/破碎参数:最大挖掘半径、挖掘深度决定设备“覆盖范围”——若挖掘半径小于巷道宽度,需频繁调整机身位置,大幅增加辅助时间;破碎锤冲击频率、铣挖头转速直接影响破岩/清煤速度,参数越低,单位时间处理量越少。
行走速度:巷道修复需频繁移动设备,行走速度慢会增加非作业时间,尤其在长距离巷道中,累计辅助时间占比较高。
2、多功能配置与属具适配性
巷道修复需“破碎-清煤-平整-水沟挖掘”等多工序衔接,昊运重工设备支持选配快速换属具,可减少工序切换等待;反之,若需人工拆卸螺栓换属具,则会大幅中断作业流程。此外,属具类型与作业需求不匹配,也会导致效率下降。
3、设备可靠性与维护状态
易损件寿命:破碎锤钎杆、铣挖头齿座是高频损耗部件,若材质耐磨性差,频繁停机更换会直接中断作业;
设备故障频率:液压系统泄漏、履带松动等故障,会导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缩短——效率减半。
二、作业环境条件:效率的“外部约束”
煤矿井下巷道环境复杂多变,空间、地质、安全条件直接限制设备的作业自由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巷道空间尺寸
巷道修复机多适用于狭小空间,但空间过窄或过矮会直接“限制设备动作”:
宽度不足:若巷道宽度,设备大臂左右摆动角度会被压缩,需多次调整机身才能覆盖侧帮修复,辅助时间增加;
高度不足:若巷道净高,挑顶作业时大臂无法抬升到位,需“分层挑顶”,作业次数翻倍。
2、井下辅助条件
通风与照明:通风不良会导致设备散热困难,照明不足则需人工频繁调整灯光位置,增加作业中断;
供电稳定性:巷道修复机依赖井下高压供电,若电压波动超±10%,会导致电机转速不稳定。
三、施工组织管理:效率的 “人为调控”
合理的组织与操作是将设备性能、环境条件转化为实际效率的关键,核心影响因素包括:
1、操作人员技能水平
操作人员的熟练度直接决定设备“动作衔接效率” 与“故障规避能力”:
动作协同:熟练操作员可同步控制“大臂摆动+铲斗收放+行走”,非熟练操作员需分步操作,单次作业时间增加;
故障预判:熟练操作员能通过“异响、油温、压力”提前发现小故障,避免故障扩大导致的长时间停机。
2、工序衔接与资源调配
巷道修复需“修复-出矸-支护”等多环节协同,任何环节脱节都会导致设备等待:
出矸匹配:若修复机清煤/出矸速度远超矿车运输能力,会导致矸石堆积在设备前方,设备被迫停机等待矿车;
支护配合:若临时支护班组进度滞后,修复机需停机等待支护完成,形成 “修复等支护”的瓶颈。
3、维护保养计划
定期维护可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故障,但维护计划不合理会反影响效率:
过度维护:若每天强制停机2小时保养,单日有效作业时间减少;
维护不足:若未按周期更换液压油,会导致液压系统效率下降,且增加故障风险。
四、物料特性:效率的 “处理对象影响”
修复作业中需处理的 “浮煤、矸石、积水” 等物料特性,直接影响设备的处理难度:
1、物料块度与湿度
块度过大:若矸石块度超设备铲斗容量,需先破碎再装载,增加额外作业步骤;
湿度过高:若浮煤含水率超标,会黏附在铲斗、输送带上,清理时间占比增加,且易导致输送带打滑。
2、物料堆积状态
巷道底板浮煤/矸石的堆积厚度、平整度影响设备“铲装效率”:若堆积厚度超设备铲斗最大切入深度,需分层铲装;若堆积不均匀,设备需频繁调整角度,单次铲装时间增加。
总结: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与效率优化方向
巷道修复机的效率是“设备能力-环境约束-人为管理-物料特性”的综合结果。
若需提升效率,需针对性优化:
设备端:选择昊运重工与巷道条件匹配的参数,定期维护易损件;
环境端:提前处理顶板破碎区域,保障通风、供电稳定;
管理端:培训操作员提升协同动作能力,同步匹配出矸、支护进度;
物料端:提前清理大块矸石,控制浮煤含水率。